世界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

发布时间:2023-04-06 16:03 新闻热度:

工业机器人产业构成分为上游、中游、下游。上游包括一些关键的核心部件,中游主要是指本体以及集成技术,下游包括二次开发以及周边设备的开发。
 
 
现在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可以说基本集中在了日本和欧洲。在日本,它的关键性部件——减速器是遥遥领先的,并且已经形成了很强的技术壁垒;德国的工业机器人原材料、本体零部件具有很大的优势;在中国,我们现在的机器人产业是处在产业链的下游,主要是系统集成、二次开发、定制性部件和售后服务。也就是说,我们的技术还处在低端。
 
由于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出现地比较早,环境的因素也促使他们很早就开始发展工业机器人,从而形成了先发的优势。比如美国,从上世纪50年代已经提出了“工业机器人”的概念;而日本在70年代就已经形成了工业机器人产业化的发展。他们有深厚的技术积累,包括一些关键部件的核心技术。从现在的产能和保有量来看,日本的产能达到66%,它的保有量大概每万人300多台;而中国的保有量还是比较低的,可正因为低,所以在中国有更大的市场。
 
近年来,从全球工业机器人的销售数据来看,中国是年年递增,2016年达到29万台,到2019年可能将会突破40万台。工业机器人的社会需求还是非常旺盛的,并且它保持了比较高的增长速度,未来十年,全球工业机器人的销量平均增长将会保持在12%左右。
现在的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也非常集中,集中在这样五个国家:中国、韩国、日本、美国、德国。这些国家工业机器人的销量占到了75%。而从2013年以后,中国就成了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。
 
在应用行业上来说,最大的应用行业在汽车制造领域,它占了38.7%,其实在国内这个数量还要大的多,接近50%都是用在汽车制造领域。电力/电子行业这几年的应用量增长非常快,现在已经达到了21%左右,并且这个比例还会进一步提高。尤其是在我们国家,我们国家的电子产品的生产能力占全球的大概百分之六七十。在中国,电力/电子行业,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将会有更大的市场。
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
从2013年以来,我国的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发展也非常快,主要得益于国家政策保障、宏观经济促进、社会环境推动、技术发展支撑这四个方面。
 
劳动力的成本增加之后,也迫使人们用机器人来代替人进行生产。同时,我们的一些关键性的核心部件逐渐国产化,对于低端的机器人已经实现了核心部件的国产化,但是高端还不行;随着新技术的出现,将会促进机器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。
 
我国工业机器人的销售量这几年逐年提升,2013年是3.7万台左右,到2016年接近9万台。
 
从技术层次度上来说,从2015年已经开始进入了市场的启动期,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技术的快速发展期。大概在2025年左右,工业机器人技术将会在我们国内实现大发展。
 
截止2016年全国已建和在建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园区近50家;有影响力的机器人公司预计有800多家;上市公司涉及机器人业务的公司超过50家;中国内地机器人企业2015年增长了30%。现在,大家都充分认识到了机器人的重要性,各地都在积极发展机器人。